作为湖北宜昌人,谈谈看完2期《中餐厅》的感受
得知《中餐厅》会来宜昌录制,当时内心无比雀跃。
因为之一个比较知名的 娱乐 真人秀,终于来到了我的家乡。
遗憾的是工作原因没能去现场,但朋友圈里并不乏“现场直播”。
在我们这儿火到什么程度咧?有小区的大妈让自家孩子开车赶告滚往拍摄地,就为亲眼目睹“小骨”赵丽颖的真容。
也有人专门白天在江边订了酒店,大热天拿着望远镜“近距离”观摩明星,开心地手舞足蹈。
坦白说从来没有如此翘首以盼过一个节目的播出,当然也有私心希望全国人民能了解并喜欢家乡的风土人情。
能够看出《中餐厅》节目组选择巴东、宜昌、荆州、岳阳、武汉路线的良苦用心。
一是想让观众了解疫情过后湖北人民的生活面貌,二是带领大家领略长江流域的大好河山。
可是追完播出的两期再去看网上的评价,我真的郁闷了。
为什么关注点都在某明星哭了、某明星没干活、某明星盘里捞菜不雅等等,这种偏离节目初衷的事件上去了呢?
抛开网友吐槽的“恶意剪辑”不说,明明也有很多其他值得一看的人或事啊。
比如世界第八大奇迹—三峡大坝,虽然离得近的我已去过无数次,但当它在电视镜头中出现雀岩时,仍惊叹于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。
节目里中餐厅号游轮乘“电梯”通过三峡大坝,嘉宾们纷纷与家人视频连线分享喜悦,还有弹幕都在感慨祖国的强大,身处宜昌的本地人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。
“中餐厅”号停靠在景点三峡人家营业,穿着土家族服装的老乡划着船从远处而来,热情地展示“背竹篓”等民风活动,再加上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风景点缀。
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,可惜不巧的是录制时正值宜昌梅雨季节,不仅没能展现出最原始的风光,嘉宾们还得为了开业下船去附近“拉客”。
不过能在节目里听到倍感亲切的宜昌方言,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与明星们唠家常,也不乏是一桩美事,正应了那句“天公不作美人作美”吧。
印象深刻的是有位穿着“保安服”的大叔,听到黄晓明吃饭邀请后,立马给自家孩子打 *** ,晚上拖家带口去的捧场,这就是热情又淳朴的长江沿岸的民风。
针对有网友说嘉宾间互相不对付,这点我不太认同。
刚开播时黄晓明往返十趟百步梯,帮其他成员搬运行李累到脱妆,林大厨自费从家里带来价值千元的火腿。
赵丽颖独自整理、算账至深夜,李侑菲主动在那儿剥蒜、洗碗,他们只是需要磨合的时间而已。
另外也想夸下《中餐厅》的菜单,努力去囊括江南 美食 真的走心了,辣子鸡、椒盐排骨、煎豆腐、冬瓜排骨汤等,确实都是宜昌当地的家常菜。
而且并非像网上所说的那般天价,先不提赵丽颖、黄晓明等人的“明星效应”,其实价格还没有我们这边的菜馆高。
他们的餐厅还是在游轮上,停靠的地方本顷友御身也是景区,一般情况下哪怕是再难吃的菜都不便宜,况且还是有资格证的林大厨掌厨呢。
可能《中餐厅》第4季的开头有点点不完美,但我相信“振兴湖北经济,专注弘扬中国 美食 文化”的主题在后面几期不会跑太偏。
一起带着温馨的视角追这个正能量综艺吧,也希望大家有机会能来宜昌游玩!
综艺《中餐厅》节目将有些什么内容?
《中餐厅》扔给合伙人们的只是一家装修完成的,有基础经营设施的“壳子”。拿到的开业启动资金和零花钱后,五位青春合伙人不仅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,还要仅靠五人之力经营起这家中餐厅。因为没有剧本,五位青春合伙人无法预料到接下来《中餐厅》将发生的事情,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自己的经营战略;
节目组也无法预料到青春合伙人们的下一步行动,拍摄期间一直都要在一旁等候。面对随机的行为,节目组只能依靠摄影团队进行尽可能的调配和安排。
另外,《中餐厅》没有加入大牌嘉宾,而是选择了一些会与合伙人有岁键嫌化学反应的人物,让观众看到更多生活的美好。最重要的是,节目坚持嘉宾的真实性,所有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不能与五位青春合伙人说话。并且节目组规定,嘉宾不能发生任何的骂战。
在节目中,锅碗瓢盆、调料、原料等都要几位“合伙人”购置,包括订菜、试菜、揽客等也是他们的重要任务。而“美食+美景亮告”两大元素将贯穿于整个节目之中。
扩展资料:
中餐厅节目特色:
节目组根据“中餐厅”的招牌,打造明星体验类新品牌,在宣传推广中华美食的前提下,让明星体验经营的“不易”,看嘉宾如乎手何面对困境又是否能够各个攻破为观众带来欣喜。而这一切都以明星在海外,进行一个中餐厅的经营为起点,更大限度地推广中国文化,呈现传统元素。
除却常规经营外,还有一系列推广手段打响餐厅的知名度。五位青春合伙人既要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在异国他乡生存,也要在资金受限、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运作餐厅,更要突破自我展现厨艺用美食去传递文化。
《中餐厅》登上《光明日报》,之一期就被官媒安利,凭的是什么?
《中餐厅》是一档已经拥有3年历史沉淀的综艺节目,几乎每一季都会被官媒安利,就上一季来说,还登上了《中国日报》,成为了对外展示的门面节目。
而本季《中餐厅》已经是第四季,开播之一期,就登上了《光明日报》,对于这档节目而言能获得如此高的认可,也算是没有辜负合伙人和节目组的辛苦付出。
在《光明日报》8月7日的报刊中,综合新闻栏目的右下角,特意框出了一块区域用于刊登《中餐厅4以“长江之恋”共振国家情怀》的这篇文章,副标题则是:让三峡大坝走出教科书。
之一期就被官媒安利,凭的是什么?
这篇报文对本季《中餐厅》的长江之旅,进行了高度赞扬。长江是中国戚清渗更具生命和历史的两条河流之一,长江贯穿了我国的多个省份,串起了多种两岸风土人情,连接了多种历史人文底蕴。
本季《中餐厅》能留在国内,利用这次独特的长江之旅,为观众展现出长江两岸的美景、美食,以及各民族特色文化。对于观众而言,这档节目的深度已经从中华美食的表层,变成了一次以美食为引的文化寻根。
之一期节目有两个点让人印象深刻:
1、登上联合国的美食“炊烟小炒黄牛肉”在之一期节目就很好的呈现给了观众。炊烟是一个餐饮品牌,为了研制出这道上好的小炒黄牛肉,他们的勘察员奔走在全高脊生态无污染的山岭地区寻找优质、纯正的黄牛肉。
大厨林述巍带去的行李中,专门还有盛这道菜的铜牛,刻有“炊烟”二字的铜牛出现在节目上时,想必每个曾经吃过这道正品“炊烟小炒黄正郑牛肉”的观众都会觉得倍感熟悉。
2、中餐厅号顺利的穿过了“国之重器”的三峡大坝,透过节目,许多观众都是之一次以乘游轮的视角,看到三峡大坝是如何实现轮船通过的。
三峡大坝有多壮观?这个问题在以前也只有一些俯瞰镜头拍下的图片或视频,以及一些文字描述用来形容。没有对比,许多人也很难真正的体会到三峡大坝的壮观。
而在《中餐厅4》的之一期节目中,正好以乘游轮的视角,为观众呈现了游轮和三峡大坝这个“巨无霸”的对比。中餐厅号的大小,在节目开始已经通过俯视镜头呈现给了观众,而中餐厅号驶入三峡大坝之后,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,中餐厅号渺小得又像是趴在车子上的螳螂。
《中餐厅》最开始在法国时,一道名为“菠萝咕咾肉”的中国菜登上了法国的报纸,后来关于《中餐厅》这档节目登上报纸的,逐渐从食物变成了传递中餐美食的精神,而如今第四季刚开播,就把三峡大坝搬上了荧幕,让无数国人体会到了独特视角下这一“国之重器”的雄伟壮观。
从美食之旅,变成了文化之旅,本以为这一季是“困兽之斗”,没想到节目之一期就受到了官媒的安利。由此可见,在节目组和合伙人们的共同努力下,这一季还是做得非常不错。
《中餐厅》是一档怎样的综艺节目?
《中餐厅》是一档由湖南卫视推出的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,由黄晓明、赵丽颖、张亮、林述巍、李浩颤嫌菲担任固定主持。
《中餐厅第四季》有新的玩法和模式,以往的综艺录制地点都集中在国外,因为世界疫情的原因,在国外录制的风险较大,所以节目会在国悔滑内开启新一轮的录制。
而且这次还有一个新的亮点——移动的中餐厅,依然是21天的旅程,而且地点还是“长江途”,将会沿着长江沿岸等城市,从重庆最终抵达武汉。
据节目组透露,“飞行嘉宾” 不再是蜻蜓点水般的“临时工”身份,他们上船之后将加入“青春合伙人”团茄前手队,共同完成余下所有的“经营奇幻漂流之旅” 。
扩展资料:
《中餐厅4》首播:风景壮观
本季节目选择在国内录制,地点是长江上的一艘游轮,优美壮丽的三峡风光也令观众朋友们非常振奋。
船上餐厅过三峡坐“电梯”,众人惊呼太神奇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更大的水力发电工程,而这次设置在船上的“中餐厅”途径三峡,也有机会可以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大坝升降机。
三峡“升船机”是世界上技术难度更高的船舶“电梯”,更大的爬升高度113米,更大的提升重量超过1.55万吨。所以大家在路过此处的时候,都拿好手机准备拍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。
而所有的观众也都跟随着船只一起进入闸门,然后跟随着船体整体下降了77—78米,林大厨还用手机视频和孩子分享了三峡大坝的壮观,这一季真的是要好好感叹一下,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!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中餐厅第四季
转载请说明来源于:旅途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