婺源晒秋是哪个景点,婺源晒秋的诗句

婺源晒秋是哪个景点,婺源晒秋的诗句

江西婺源·篁岭村:传统农俗庆丰收 篁岭古村晒秋忙

央视网消息: 这几天,江西婺源的篁岭村正式开启了“晒秋”模式。村里的阿姨们将新鲜采摘的红辣椒、黄玉米等果蔬清洗、切好,再用竹匾晾晒在自家的窗台晒架上,这一沿袭了数百年的农俗传统与古村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,绘就出眼前这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。

在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旅游 产业,现在,篁岭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。

婺源晒秋晒的白色是什么

白色的是山茶花。

山茶树,是一种四季常绿的阔叶小乔木。山茶树最高可以长到五六米,撑开的树丛可以达二三个平米。山茶树夜是我国四大油本类植物,山茶树结的果子可以用来榨油,山茶油食用价值很高,通常被人们誉为“食用油之王”。在婺源地区,很多农户都会在自家的山坡上种植山茶树。因为山茶树的习性就是喜冷湿气候,不耐高温,同样对土质又没有苛求的要求。人们在山上种植山茶,不仅易于成活,每年依靠山茶果榨油,还能增加经济来源。因而即便现在到篁岭,只要沿着山坡上去,眼前便是一棵挨着一棵的山茶树。白色的山茶花,给篁岭的秋末冬初,增添了一份特殊的色彩。都知道篁岭晒秋,晒的是红红的辣椒、黄黄的玉米,突然在村头巷尾、房前屋后,开出了大批白色的茶花,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它们是在斗艳,是为来篁岭赏晒秋的游客添加的一道风景。

婺源秋天的诗句

1. 关于婺源秋天诗句

关于婺源秋天诗句 1.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

1、婺源古村晒秋

【现代】罗湖湾

篁岭民居错落连,屋窗竹簟景争妍。

田间收获多秋晒,七彩农俗尽眼前。

译文: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,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,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,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。

2、题朱绯塘

【宋】朱熹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3、渔家傲·七夕立秋

【宋】秦观

七夕湖头闲眺望。风烟做出秋模样。不见云屏月帐。天滉漾。龙軿暗渡银河浪。

二十年前今日况。玄蟾乌鹊高楼上。回首西风犹未忘。追得丧。人间万事成惆怅。

扩展资料

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
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

参考资料

百度百科-晒秋

2.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

1、婺源古村晒秋【现代】罗湖湾篁岭民居错落连,屋窗竹簟景争妍。

田间收获多秋晒,七彩农俗尽眼前。译文: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,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,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,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。

2、题朱绯塘【宋】朱熹半亩方塘一鉴zhidao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3、渔家傲·七夕立秋【宋】秦观七夕湖头闲眺望。回风烟做出秋模样。

不见云屏月帐。天滉漾。

龙軿暗渡银河浪。二十年前今日况。

玄蟾乌答鹊高楼上。回首西风犹未忘。

追得丧。人间万事成惆怅。

扩展资料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
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-晒秋。

3.描述婺源美景诗词

1、《花桥》,朝代:宋代,作者:岳飞

上下街连五里遥,青帘酒肆接花桥。十年争战风光别,满地芊芊草色娇。

译文:上下街连着有着“五里长街”的清华街,酒楼青色的帘子紧挨着花桥。十年外出战争离愁倍增,满地的草木茂盛颜色更娇艳。

2、《题婺源斋厅》,朝代: 宋代,作者:许月卿六

浓淡烟云展画,浅深稿橹水挼蓝。扁舟我欲春风里,鱼鸟依然旧所谙。

译文:浓淡烟,云卷像画卷一样,江水很蔚蓝,船槁船橹一会深一会浅。我乘着一叶扁舟如沐在春风里,花鸟鱼虫还是旧日我所熟知的情况。

3、《婺源溪行 》,朝代:清代,作者:吴颢

沿山一棹婺溪行,山色苍苍溪水清。拟到黄州说风景,小茅篷底浪花声。

译文:沿着山撑着船桨绕着溪水前行,山色苍茫,溪水也是那么清澈。本想到黄州再来看风景的,然后小船底部传来浪花拍打的声音。

4、《婺源县斋书事》 ,朝代:元代,作者:卢挚

竹树映清晓,坐闻山鸟鸣。瓶花香病骨,檐雨挟诗声。

客亦非馀子,春无负此生。明朝余问俗,吟罢却须晴。

译文:绿树及竹子掩映着清晨的太阳,坐着的时候听到了山上鸟的叫声。瓶子里的花香气袭人,让我多病的身体为之振奋精神,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诗作赋。客人亦不是外人,春景如此美好,可谓不负此生。明天我将回归平凡的人生,吟诗过后天空已经放晴。

5、《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》朝代:明代,作者:汪广洋

舞罢《霓裳》不耐娇,口脂微动酒初潮。玉阑西畔春如海,拟倩东风整翠翘。

译文:刚跳完《霓裳羽衣曲》,有点不胜娇柔。女子的嘴唇红润微微颤动,像刚喝了酒一般红艳。玉石般的栏杆在西河岸,春色满满。打算让东风吹起一片翠绿。

4.描述婺源美景诗词

1、《花桥》,朝代:宋代,作者:岳飞上下街连五里遥,青帘酒肆接花桥。

十年争战风光别,满地芊芊草色娇。译文:上下街连着有着“五里长街”的清华街,酒楼青色的帘子紧挨着花桥。

十年外出战争离愁倍增,满地的草木茂盛颜色更娇艳。2、《题婺源斋厅》,朝代: 宋代,作者:许月卿六浓淡烟云展画,浅深稿橹水挼蓝。

扁舟我欲春风里,鱼鸟依然旧所谙。译文:浓淡烟,云卷像画卷一样,江水很蔚蓝,船槁船橹一会深一会浅。

我乘着一叶扁舟如沐在春风里,花鸟鱼虫还是旧日我所熟知的情况。3、《婺源溪行 》,朝代:清代,作者:吴颢沿山一棹婺溪行,山色苍苍溪水清。

拟到黄州说风景,小茅篷底浪花声。译文:沿着山撑着船桨绕着溪水前行,山色苍茫,溪水也是那么清澈。

本想到黄州再来看风景的,然后小船底部传来浪花拍打的声音。4、《婺源县斋书事》 ,朝代:元代,作者:卢挚竹树映清晓,坐闻山鸟鸣。

瓶花香病骨,檐雨挟诗声。客亦非馀子,春无负此生。

明朝余问俗,吟罢却须晴。译文:绿树及竹子掩映着清晨的太阳,坐着的时候听到了山上鸟的叫声。

瓶子里的花香气袭人,让我多病的身体为之振奋精神,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诗作赋。客人亦不是外人,春景如此美好,可谓不负此生。

明天我将回归平凡的人生,吟诗过后天空已经放晴。5、《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》朝代:明代,作者:汪广洋舞罢《霓裳》不耐娇,口脂微动酒初潮。

玉阑西畔春如海,拟倩东风整翠翘。译文:刚跳完《霓裳羽衣曲》,有点不胜娇柔。

女子的嘴唇红润微微颤动,像刚喝了酒一般红艳。玉石般的栏杆在西河岸,春色满满。

打算让东风吹起一片翠绿。

5.关于秋天景色宜人的诗句

秋雨——高楼目尽欲黄昏,梧桐叶上萧萧雨.

秋夜——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叶日明中.

秋声——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.

秋叶——夜深风竹敲秋韵,万叶千声皆是恨.

秋色——雨侵坏瓮新苔绿,秋入横林数叶红.

秋月——月光浸水水浸天,一派空明互回荡.

秋菊——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.

秋思——故人万里无消息,便拟江头问断鸿.

秋愁——莫道身闲总是,孤灯夜夜写清愁.

秋兴——西风吹叶满湖边,初换秋衣独慨然.

秋怀——出门未免流年叹,又见湖边木叶飞.

秋梦——清梦初回秋夜阑,床前耿耿一灯残.

秋忆——砧杵敲残深巷月,梧桐摇落故园秋.

秋悟——人人解说悲秋事,不似诗人彻底知.

秋味——蟋蟀独知秋令早,芭蕉下得雨声多.

6.描写婺源景色的文章

婺源旅游手册,请到下面网址下载打印婺源出行资料,很有帮助。

婺源旅游出行指南,长溪赏红叶全攻略!(图)

感受长溪–婺源的世外桃源

婺源秋天乡村徒步游攻略

其实婺源的美景或许并不在于某个村落的某幢古宅,或某幢古宅的某处雕花,而是在行进途中不经意间的一瞥,透过浓密的树林,那山脚下的溪流边,数十幢黛瓦白墙的房子组成的村落炊烟袅袅,落日染黄了高高的马头墙;还有参天古树下的溪边石阶上,浣衣女捶打着衣物,那一幅自然而然、天人合一的画卷。 在喧嚣的尘世中,婺源横空出世,让人们回到几百年前的时光。或许每个人对婺源都有自己的解读。不管是对年代久远村落的向往,对连片油菜花的印象,还是对徽州文化的情有独钟,行走婺源其实是在追寻一个曾经消失的世界。

7.关于秋天的十句诗句

一、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:形容微风吹拂。

洞庭:洞庭湖,在今湖南省北部。波:微波泛动。

木叶:枯黄的树叶。 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 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,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:寂寞萧条的样子。

燎栗:凄凉。若在远行:好象人在远行之中。

战国楚·宋玉《九辩》 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·刘彻《秋风辞》 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 榈庭多落叶,慨然知已秋 榈庭:榈巷庭院。 晋·陶渊明《酬刘柴桑》 迢迢新秋夕,亭亭月将圆 迢迢:形容夜长。

亭亭:远貌。 晋·陶渊明《戊申岁六月中遇火》 芙蓉露下落,杨柳月中疏 芙蓉:荷花。

南朝齐·萧悫《秋思》 寒城一以眺,平楚正苍然 寒城:寒意已侵城关。眺:远望。

平楚:平野。苍然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
两句写初秋之景。 南朝齐·谢朓《宣城郡内登望》 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 亭皋:水边平地。

木叶:树叶。陇首:山名,在今陕西、甘肃之间。

南朝梁·柳浑《捣衣诗》 草低金城雾,木下玉门风 草低:衰草枯萎。木下:树叶落下。

金城:古郡名,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。玉门:玉门关,在今甘肃敦煌西。

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。 南朝梁·范云《别诗》 树树秋声,山山寒色 秋声:秋天西风作,草木零落,多肃杀之声。

北周·庾信《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》 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 维:语助词,无义。序:时节。

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》 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:鸟名,野鸭。齐飞:落霞从天而下,孤骛由下而上,高下齐飞。

一色:秋水碧而连天,长空蓝而映水,形成一色。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》 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 唐·王绩《野望》 挂林风景异,秋似洛阳春 唐·宋之问《始安秋日》 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湲 潺湲:流水声。

唐·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 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:溪水下降,白石露出,红叶飘零,所余不多。 唐·王维《阙题二首·山中》 秋声万户竹,寒色五陵松 唐·李颀《望秦川》 金井梧桐秋叶黄,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·王昌龄《长信秋词五首》:“金井梧桐秋叶黄,珠帘不卷夜来霜。

熏笼玉枕无颜色,卧听南宫清漏长。” 寒潭映白月,秋雨上青苔 唐·刘长卿《游休禅师双峰寺》 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 唐·孟浩然《早寒江上有怀》 秋色无远近,出门尽寒山 唐·李白《赠庐司户》 雨色秋来寒,风严清江爽 唐·李白《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》 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:尽情饮酒。

唐·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 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 人烟:人家炊烟。寒橘柚: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。

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,橘柚一片深碧,梧桐已显微黄,呈现一片深秋景色。 唐·李白《秋登宣城谢朓北楼》 高鸟黄云暮,寒蝉碧树秋 唐·杜甫《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》 信宿渔人还泛泛,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:连宿两夜。

故:仍然。 唐·杜甫《秋兴八首》 翟塘峡口曲江头,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·杜甫《秋兴八首》 远岸秋沙白,连山晚照红 唐·杜甫《秋野五首》 天上秋期近,人间月影清 唐·杜甫《月》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 长风吹白茅,野火烧枯桑 白茅;茅草。

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: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,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。 唐·岑参《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》 秋风万里动,日暮黄云高 唐·岑参《巩北秋兴寄崔明允》 返照乱流明,寒空千嶂净 返照:晚照,夕照。

乱流:纵横错杂的河水。嶂:陡立的山峰。

唐·钱起《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》 万叶秋声里,千家落照时 落照:夕阳西下。 唐·钱起《题苏公林亭》 宿雨朝来歇,空山秋气清 宿雨:昨夜的雨。

唐·李端《茂陵山行陪韦金部》 雨径绿芜合,霜园红叶多 绿芜:绿草。合:长满。

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,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,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。 唐·白居易《司马宅》 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·刘禹锡《秋词二首》 试上高楼清入骨,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: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。

嗾:怂恿。 刘禹锡《秋词二首》 多少绿荷相倚恨,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,暗寓伤秋的情绪。

府·杜牧《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》 红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:轻薄的丝制团扇。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,照着画屏,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。

唐·杜牧《秋夕》 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:宫中的台阶。 唐·杜牧《秋夕》 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:虽已是秋天,但连日阴云漠漠,故不见严霜降落。

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。听雨吉:雨打枯荷,单调、凄凉。

唐·李商隐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》 秋山野客醉醒时,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·施肩吾《秋夜山居》:“去雁声遥人语绝,谁家素机织新雪。秋山野客醉醒时,百尺老松衔半月。”

老树呈秋色,空池浸月华 唐·刘得仁《池上宿》 秋宵月色胜春宵,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·戎昱《戏题秋月》(又作:秋宵。

8.描写秋天江边的诗句有哪些

1、一曲高歌一樽酒,一人独钓一江秋。——王士祯《题秋江独钓图》

释义: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,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。

2、秋江带雨,寒沙萦水,人瞰画阁愁独。——史达祖 《八归·秋江带雨》

释义:秋日江流挟带着秋雨,寒冷的沙滩萦绕着水湾,我独自一人登上画阁俯瞰。

3、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。 ——杜甫《秋兴八首》

释义:在这国家残破、秋江清冷、身世凄苦、暮年潦倒的情况下,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。

4、芙蓉生在秋江上,不向东风怨未开。 ——高蟾《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》

释义: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,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。

5、起舞闻鸡酒未醒,潮落秋江冷。——张元干《卜算子·风露湿行云》

释义:心中沉闷极了,只说一醉方休罢了,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;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,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。

6、秋江上,看惊弦雁避,骇浪船回。——辛弃疾《沁园春·带湖新居将成》

释义:你看那秋江上,听到弓弦响,惊雁急忙躲闪,行船回头,是因为骇浪扑来。

7、寂历秋江渔火稀,起看残月映林微。 ——汤显祖《江宿》

释义:深夜,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,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,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。

8、莫道秋江离别难,舟船明日是长安。 ——王昌龄《重别李评事》

释义: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,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。

9、鹤鸣楚山静,露白秋江晓。——柳宗元《与崔策登西山 》

释义: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,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;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,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。

10、八月寒苇花,秋江浪头白。 ——李颀《送刘昱》

释义: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。

婺源篁岭晒秋色,原来这才是秋冬的色彩“搭配高手”

立冬已过,但在国内部分地区依旧秋色未退,甚至有些地方偶然还要接受着夏季余温的热烈拥抱。秋季,明明是大多数人最爱的季节,不冷不热,不湿不燥,最是人们喜爱的气候。

但它偏偏最短暂,以至于我们常常感觉,还没来得及穿上新买的秋装,一下子就过上了冬季;还没来得及感受秋意盎然,满地黄金叶也未曾见到,便已剩干枯的枝干。

婺源篁岭的晒秋,却让我明白了原来秋意浓是这番风情,也让我看到了属于真正属于秋冬的色彩该是什么样子的。

秋天是婺源的丰收季节,晒秋是这里的一大特色,这是浓浓秋意走进每个角落的标志。

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,家家户户都在晾晒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、金黄的玉米,南瓜黄、南瓜绿亦是摆满一地。一个个大大的圆簸箕里盛放着五彩的硕果,这是篁岭人秋天的喜悦之色。

这个时节的婺源篁岭,因为晒秋,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,仿佛最绚烂的秋冬色彩都集中在此,怎么看都觉得无比惊艳。

婺源篁岭的晒秋色,也一下子让我想到了,这样的色彩不就是秋冬季里最夺目的穿搭流行色系吗?明亮、热烈、出彩,今年秋冬,那就把晒秋色穿在身上。

爱吃辣的江西人,晒秋的架子上永远不会少掉那一抹火热的辣椒红。

红色也无疑是秋冬季里最张扬和热烈的色彩。在中国人眼里,每到节庆喜悦之时中会十分偏爱红色,恨不能将自己满心的欢喜全部寄托在一袭红装上。

秋冬的穿搭,很适合那些融入灰、棕、褐色屌的红色系单品,砖红、枫叶红、烧砖咖、森巴红……具有八分温暖人心的浓郁深厚“红”,和秋冬简直是绝配。

张钧甯一身充满复古气息的森巴红衬衫长裙,比起其他色系的红更能散发出她的妩媚迷人气质,万种风情只能细细品味。腰间加入了焦糖色的小皮带作为点缀,色彩过渡和谐自然,勾勒出张钧甯的身材曲线,让整个造型看起来更加精致。

如果觉得自己不是很适合红色,又一直很想尝试一下,那可以尝试用 中性色(主要指黑白灰)或低饱和度的有彩色为主色调,然后用小面积的红色做点缀 ,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穿搭办法。

穿搭红色系的单品,我们很多人总是要提起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才敢去挑战。明明心里一直想着要入手一件红色大衣作为新年战袍,又一直担心穿得不好看买回来积灰。其实,红色大衣可以穿,在搭配的过程中加入黑白灰这些中性色叠加调和就可以了。
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选择内搭的时候最好是上半身和下半身都是一个色系的,利用大面积的同色色彩的搭配可以弱化红色大衣的面积,更显高级和气质。

除了红色以外,黄色同样是晒秋中最常见的色彩之一,这是来自于玉米、南瓜等各种农作物的色彩。

春天和夏天,要穿淡黄的长裙。那么秋天和冬天,就可以拥有姜黄、土黄、明黄……

我们黄皮肤的亚洲人,也许普遍不太适合色彩饱和度偏高的黄色单品,但像饱和度较低的姜黄、土黄,我们黄皮的人却可以穿出十足的复古文艺气息。

周冬雨和刘亦菲穿姜黄色纱裙充满了复古、文艺、优雅气息,极尽温柔和优雅,这模样真的美到我了!在复古配色系统中,黄色非常重要,尤其是土黄色和黄绿色,它们的运用十分广泛。

喜欢黄色系的姐妹,秋冬时节不妨给自己入手一款姜黄色的毛衣,宽松的版型搭配灯芯绒质地的藏蓝色裤子,整个造型的复古风格就十分明显,黄色与蓝色一明一暗,这种撞色对比鲜明吸睛。

土黄色皮革半身裙搭配豆沙色的粗毛线上衣和同色短靴,用温柔的豆沙色来缓解黄色皮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,粗毛线毛衣带来的慵懒气息和黄色半裙的温暖复古仅仅结合在一起,整个造型看起来非常舒服。

大衣外套的话,和黑色是最百搭的,黑色和明亮的黄色叠穿在一块,非常显气色和帅气。

如果,你暂时抽不出时间去亲眼看看婺源篁岭晒秋,那也不要错过了秋冬最美的“晒秋色”!

婺源晒秋的诗句

1. 关于晒秋的诗句

关于晒秋的诗句 1. 关于晒秋的诗句

《感兴(其六)》

李白

嘉谷隐丰草.草深苗且稀.

农夫既不异.孤穗将安归.

常恐委畴陇.忽与秋蓬飞.

鸟得荐宗庙.为君生光辉.

《秋日田园杂兴》(12首)

范成大

杞菊垂珠滴露红,两蛩相应语莎丛.虫丝罥尽黄葵叶,寂历高花侧晚风.

朱门巧夕沸欢声,田舍黄昏静掩扃.男解牵牛女能织,不须徼福渡河星.

橘蠹如蚕入化机,枝间垂茧似蓑衣.忽然蜕作多花蝶,翅粉才乾便学飞.

静看檐蛛结网低,无端妨碍小虫飞.蜻蜒倒挂蜂儿窘,催唤山童为解围.

垂成穑事苦艰难,忌雨嫌风更怯寒.牋诉天公休掠剩,半赏私债半输官.

秋来只怕雨垂垂,甲子无云万事宜.获稻毕工随晒谷,直须晴到入仓时.

中秋全景属潜夫,棹入空明看太湖.身外水天银一色,城中有此月明无.

新筑场泥镜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.笑歌声里轻雷动,一夜连枷响到明.

租船满载候开仓,粒粒如珠白似霜.不惜两钟输一斛,尚嬴糠核饱儿郎.

菽粟瓶罂贮满家,天教将醉作生涯.不知新滴堪篘未?细捣枨虀买鱠鱼.

细捣枨虀卖脍鱼,西风吹上四腮鲈.雪松酥腻千丝缕,除却松江到处无.

新霜彻晓报秋深,染尽青林作缬林.惟有橘园风景异,碧丛丛里万黄金.

2. 形容晒秋的句子

晒秋的美好句子如下:

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,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,蓝天白云飘逸悠扬。

秋天到了,菊花开了。有红的,有黄的,有紫的,还有白的,美丽极了!

秋天到了,果子熟了。黄澄澄的是梨,红通通的是苹果,亮晶晶的是葡萄。

深秋的天空里,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,慢慢地飘浮着。

金秋十月,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,干得像旱烟叶一样。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 接拥抱归来的孩子,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,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。

秋天,美丽的季节,收获的季节,金黄的季节,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,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,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。

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,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,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,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。

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,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,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。

秋,收获的季节,金黄的季节———同春一样可爱,同夏一样热情,冬一样迷人。

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,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,蓝天白云飘逸悠扬。

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,棉桃像小树,绽了鸡蛋似的花絮。啊,不是稻田,是黄金的大海;不是棉田,是白银的世界。

秋风萧瑟,层林尽染,一片金黄;阳光下,走在这密林之中,确有一番别样味道。

虽说入秋已久,但今年盛夏酷暑那整天泡在臭汗中的滋味,那随手一摸,一手滚烫的感觉却刻骨铭心,似乎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退却。

秋天,杨树叶子黄了,挂在树上,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;飘落在空中,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;落在树旁的小河里,仿佛是金色的小船。

深秋,树叶枯黄了,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,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,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,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。

千树万树的红叶,愈到秋深,愈是红艳,远远看去,就像火焰在滚动。

3. 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

1、婺源古村晒秋

【现代】罗湖湾

篁岭民居错落连,屋窗竹簟景争妍。

田间收获多秋晒,七彩农俗尽眼前。

译文: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,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,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,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。

2、题朱绯塘

【宋】朱熹
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3、渔家傲·七夕立秋

【宋】秦观

七夕湖头闲眺望。风烟做出秋模样。不见云屏月帐。天滉漾。龙軿暗渡银河浪。

二十年前今日况。玄蟾乌鹊高楼上。回首西风犹未忘。追得丧。人间万事成惆怅。

扩展资料

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
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

参考资料

百度百科-晒秋

4. 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

1、婺源古村晒秋 【现代】罗湖湾 篁岭民居错落连,屋窗竹簟景争妍。

田间收获多秋晒,七彩农俗尽眼前。 译文: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,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,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,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。

2、题朱绯塘 【宋】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zhidao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 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3、渔家傲·七夕立秋 【宋】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。回风烟做出秋模样。

不见云屏月帐。天滉漾。

龙軿暗渡银河浪。 二十年前今日况。

玄蟾乌答鹊高楼上。回首西风犹未忘。

追得丧。人间万事成惆怅。

扩展资料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
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-晒秋。

5. 形容太阳的古诗词

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
____许浑《咸阳城东楼 / 咸阳城西楼晚眺 / 西门》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。____李觏《乡思》日色欲尽花含烟,月明欲素愁不眠。

____李白《长相思·其二》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____王维《使至塞上》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

____刘禹锡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____朱熹《春日》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
____白居易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。____钱福《明日歌》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
____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____刘长卿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
____白居易《暮江吟》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____李绅《古风二首 / 悯农二首》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
____崔颢《黄鹤楼 / 登黄鹤楼》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____李白《送友人》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

____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____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
____李清照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____高适《别董大二首》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
____王勃《滕王阁序》树阴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。____苏舜钦《夏意》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
____范仲淹《渔家傲·秋思》山际见来烟,竹中窥落日。____吴均《山中杂诗》孤村落日残霞,轻烟老树寒鸦,一点飞鸿影下。

____白朴《天净沙·秋》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。____佚名《行行重行行》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

____李清照《武陵春·春晚》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____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荒城临古渡,落日满秋山。

____王维《归嵩山作》况是青春日将暮,桃花乱落如红雨。____李贺《将进酒》长安白日照春空,绿杨结烟垂袅风。

____李白《阳春歌》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____苏轼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相呼相应湘江阔,苦竹丛深日向西。

____郑谷《鹧鸪》云移雉尾开宫扇,日绕龙鳞识圣颜。____杜甫《秋兴八首》半竿落日,两行新雁,一叶扁舟。

____贺铸《眼儿媚·萧萧江上荻花秋》闲来无事不从容,睡觉东窗日已红。____程颢《秋日》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

____李清照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日长篱落无人过,惟有蜻蜓蛱蝶飞。____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·其二》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

____刘方平《春怨》羞日遮罗袖,愁春懒起妆。____鱼玄机《赠邻女 / 寄李亿员外》晨昏滚滚水东流,今古悠悠日西坠。

____钱福《明日歌》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____王安石《元日》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

____佚名《陌上桑》日暮东风怨啼鸟,落花犹似堕楼人。____杜牧《金谷园》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;____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

____杜荀鹤《春宫怨》红树青山日欲斜,长郊草色绿无涯。____欧阳修《丰乐亭游春·其三》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
____雷震《村晚》寒日萧萧上琐窗,梧桐应恨夜来霜。____李清照《鹧鸪天·寒日萧萧上琐窗》夔府孤城落日斜,每依北斗望京华。

____杜甫《秋兴八首》日高烟敛,更看今日晴未。____李清照《念奴娇·春情》。

6. 秋天的古诗有哪些

描写秋天的诗:

《山居秋暝》【唐】王维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《秋夜曲》【唐】王维

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。

《子夜秋歌》【唐】李白

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

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

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

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》【唐】李白

江城如画里,山晓望晴空。雨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。

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

《宿建德江》【唐】孟浩然
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
秋登兰山寄张五【唐】孟浩然
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相望始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
《秋夕》【唐】杜牧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
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

《登高》【唐】杜甫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《中秋月》【宋】苏轼
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
《中秋月》【唐】白居易

万里清光不可思,添愁益恨绕天涯。

谁人陇外久征戍?何处庭前新别离?

失宠故姬归院夜,没蕃老将上楼时。

照他几许人肠断,玉兔银蟾远不知

7. 赞美秋收的诗句

1、《社日》

唐代:王驾

鹅湖山下稻粱肥,豚栅鸡栖半掩扉。 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

译文:

鹅湖山下稻梁肥硕,丰收在望。牲畜圈里猪肥鸡壮,门扇半开。夕阳西沉,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。春社结束,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。

2、《秋兴八首.其八》

唐代:杜甫

昆吾御宿自逶迤,紫阁峰阴入渼陂。香稻啄馀鹦鹉粒,碧梧栖老凤凰枝。佳人拾翠春相问,仙侣同舟晚更移。彩笔昔曾干气象,白头吟望苦低垂。

译文:

从长安到渼陂,途径昆吾和御宿,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。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,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……等到春天,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,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,不愿归返。

昔日,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,痛饮山河甘洌,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,抚摸它岑寂的微光。

3、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
宋代:辛弃疾
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
译文:

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,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。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。在稻花的香气里,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,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,好像在说着丰收年。

天空中轻云漂浮,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,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,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,山路一转,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。

4、《悯农二首.其一》

唐代:李绅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
译文:

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,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。普天之下,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,劳苦农民,仍然要饿死。

5、《渔歌子·荻花秋》

五代:李珣

荻花秋,潇湘夜,橘洲佳景如屏画。碧烟中,明月下,小艇垂纶初罢。水为乡,篷作舍,鱼羹稻饭常餐也。酒盈杯,书满架,名利不将心挂。

译文:

潇湘的静夜里,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,橘子洲头的美景,宛如屏上的山水画。浩淼的烟波中,皎洁的月光下,我收拢钓鱼的丝线,摇起小船回家。

绿水就是我的家园,船篷就是我的屋舍,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。面对盈杯的水酒,望着诗书满架,我已心满意足,再不用将名利牵挂。

婺源篁岭的秋收习惯是什么

婺源县篁岭人的秋收习俗是晒秋。

因为晒秋是婺源县篁岭人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地域特色。

只因为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
婺源县篁岭人秋收晒秋原因

1、婺源县篁岭古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,有经典的徽派建筑,也是著名的“晒秋”文化起源地,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,在当地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。

2、婺源县篁岭古村属于典型山居村落,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,周边千棵古树环抱,万亩梯田簇拥,因此人们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。

3、婺源县篁岭古村地势复杂,挂在山崖上,地无三尺平,每当日出山头,晨曦映照,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、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,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“晒秋”农俗景观、最美中国符号。

转载请说明来源于:旅途易

原文链接:http://nr.changxinxi.com/lvyougonglue/921199.html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