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,甲秀楼在哪里

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,甲秀楼在哪里

甲秀楼的由来,甲秀楼的意义

1.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,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,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
2. 历史来历: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,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,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。

3.天启元年焚毁,总督朱燮元重建,改名“来凤阁”。

4.清代多次重修,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建,并恢复原名甲秀楼。

甲秀楼在哪里

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。

甲秀楼,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,地处南明河上。

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,历代屡加修葺,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(1909年)重建遗存。

建筑格局:

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式建筑,飞甍翘角,层层收进,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,12根石柱托檐,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,楼侧由石拱“浮玉桥”连接两岸。

浮玉桥为九孔,长90余米,称“九眼照沙洲”,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,现能见七孔,桥上有涵碧亭,桥下有涵碧潭、水月台,桥头立有石木牌坊,牌坊中央设有“城南遗迹”四字,桥南有古建筑群“翠微园”。

甲秀楼在贵阳什么位置

甲秀楼,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,地处南明河上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,历代屡加修葺,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(1909年)重建遗存。

甲秀楼分上下两层,均以白石为衬,层层收拢,从桥面到屋顶约20米高;何明河从楼前流过,汇入涵碧潭;建筑一侧,石拱“扶余桥”连接两侧,桥上有一座名为“涵碧阁”的小亭;整体柱梁壁瓦,三层金字塔形屋顶,三檐四角。绣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,文化发展的象征。

2008年3月28日,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,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甲秀楼的来历是什么啊

万历年间(1573—1620)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两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,取”科甲挺秀”之意,甲秀楼之名由此产生。

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五次重修,每次均有变化,其中三次是大修,是时任官员依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喜好,推翻前任官员定下的甲秀楼样式。

甲秀楼最后一次重建,是宣统元年遇到火烧,也是在1909年的那场火灾后重建,奠定了今天甲秀楼四角攒尖顶的基础。

扩展资料

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,楼高22.9米,飞甍翘角,12根石柱托檐,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,翘然挺立,烟窗水屿,如在画中。登楼远眺,四周景致,历历在目。

浮玉桥如白龙卧波,全长90余米,穿过楼下,贯通两岸。桥上有涵碧亭,桥下有涵碧潭、水月台,桥南有翠微阁,遥相呼应。

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:第一部分浮玉桥,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,第三部分翠微园。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,牌坊中央设有“城南遗迹”四个大字,桥上建有“涵碧亭”。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,翠微阁,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甲秀楼

贵阳甲秀楼有什么历史?

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,也就是1598年,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.,明万历年间(1573—1620)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,取“科甲挺秀”之意。

天启元年(1621年)焚毁,总督朱燮元重建,改名“来凤阁”。清代多次重修,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巡抚田雯重建,并恢复原名。

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,高人雅士题咏甚多。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、木皿、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,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,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。

扩展资料

甲秀楼上下三层,白石为栏,层层收进,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。南明河从楼前流过,汇为涵碧潭。楼侧由石拱“浮玉桥”连接两岸,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“涵碧亭”。甲秀楼朱梁碧瓦,四周水光山色,名实相符,堪称甲秀 。

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,高22.9米,石柱托檐,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。浮玉桥为九孔,称“九眼照沙洲”。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,现能见七孔。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,历近四百年,仍然砥柱中流。

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:第一部分浮玉桥;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;第三部分翠微园。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,牌坊中央设有“城南遗迹”四个大字,桥上建有“涵碧亭”。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、石柱托檐、雕栏环护。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,翠微阁,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甲秀楼

转载请说明来源于:旅途易

原文链接:http://nr.changxinxi.com/lvyougonglue/963439.html

上一篇:
下一篇: